前两天,我们一个小伙伴出庭时有感而发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“以前认为刑法离我们太远,不接地气,不像民法一样始于出生,终于死亡。今天恍然发现刑法也有接地气的一面,他衡量的是生活的底线。”这一刻,在这位年轻的检察官小哥眼里,曾经高大上的刑法如今更像是一门贴近群众、接地气的法律。
之前人们常说“法律是冰冷的”,是因为老百姓总感觉自己离法太远,接触不到法,使得不会说话的法条蒙上了一层“高冷”的气息。虽然法条是不会讲话的,但是作为司法者的我们却拥有一颗滚烫的心,近年来我院全体齐心合力拉近法律与老百姓的距离,让老百姓去了解法律,走进法律,感受法律的温暖。
在办案过程当中,我院检察官们在法律范围内尽显温暖。在孙某涉嫌故意伤害案中,员额检察官苏莉考虑到孙某犯罪情节较轻,社会危害性不大,且无前科劣迹。办案期间多次听取被害人意见,主动与双方进行沟通协商,促进孙某与张某达成赔偿谅解事宜。此外还对孙某进行深刻的法制教育,告诫。
在另一起危险驾驶案件中,犯罪嫌疑人脑外伤所致智能损害(重度),一度被鉴定为无刑事诉讼能力。在犯罪嫌疑人恢复刑事诉讼能力后,为保证该重点案件审查工作顺利进行,同时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实际身体情况,员额检察官赵康赴犯罪嫌疑人家中开展讯问工作,在了解犯罪嫌疑人病情恢复情况、确定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诉讼能力后,讯问了犯罪嫌疑人并制作了笔录。
像这类有“人情味儿”的案件有很多,这都体现了我院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,达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,有效钝化社会矛盾,让冰冷的法条也具有了人性化的温度。
学法从娃娃抓起,今年小翁姐姐雨燕宣讲团多次走进校园,结合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,并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,引导同学们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,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。
另外,我院信访部门2018年全年共接受信访276件,其中来信121件、来访151件、网络4件。主动告知符合条件的被害人可申请司法救助,开展司法救助7件,累计发放救助金12.8万元。在这些数字的背后离不开我们工作人员的努力,与耐心,正是因为检察官们的爱心将冰冷的法条化作沟通情与法的桥梁。